9月20日,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在自己个人推特帐号上将个人简介改为“台湾驻美大使”,引发外界注意和议论,甚至引来关于美台是否准备建交的揣测。上任至今2个多月天天行程满档,自诩为“战猫”的萧美琴形容自己的工作有如“拼命三郎”,目标是要在华盛顿为台湾争取更多空间,“Bi-khim Hsiao”在美国政界和媒体的能见度也在不断提高。
美台之间每次进行高层次互动或对台军售,中国都指责美国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及美中之间的联合公报,并且说美国所依据的台湾关系法无效。这次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访台也不例外。美国政府则说,台湾关系法高于三个联合公报 。
中国近来不断增加对台军事压力已经引起更多对解放军是否对台动武的担忧。主管中国事务的一名五角大楼官员说,在涉及中共领导层合法性的问题如台湾议题上,即使没有十足成功的把握,他们还是有可能采取武力行动。
在中国不断以军机侵扰台湾领空之际,美国佛罗里达州联邦参议员鲁比奥说,台湾终将是中国的“红线”议题,在必要情况下他们会采取武力行动以伸张对台湾的主权宣示,美国必须谨慎行事,在协助台湾提高中国武力犯台代价以阻止中国军事冒进的同时,必须极力避免过度刺激引发冲突,但也不能因不刺激而引来冲突。
台湾国防部星期一说,又有两架解放军运-8战机当天侵入台湾西南部防空识别区。此前中国解放军在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访台时派出多架战机越过台湾海峡中线。有专家说,这是中国对美台“切香肠”式改善关系做出回应,但立即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特朗普政府正以各项行动加速强化对台湾的支持之际,美国国会挺台声浪也在不断增强。继多位参议员星期四(9月17日)在外委会听证会上表达对北京恫吓台湾的关注、要求美国以实际作为协助台湾抗衡中国压力后,两位联邦参、众议员也在同日与前一天分别提案,要求美国采取行动保护台湾免受中国侵犯,并呼吁美国终结一中政策,恢复1979年以前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正值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在台湾访问之际,特朗普政府官员也在国会山告诉要求美国以具体做法抗衡中国的国会议员,美国正在与台湾积极交往,并在亚洲、欧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协助提升台湾国际地位,扩大台湾的国际地位,以反制中国在国际上孤立和挤压台湾国际空间的作为。
在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访台前夕,五角大楼一名官员说,他不想预测中国这次会有何行动,但他预期中国对台湾的压力会稳定增加,无论是派飞机越过台海中线、增加军舰存在或外交压力,而美国也会和台湾一样维持稳定存在,在确保台湾有足够自我防卫的武器的同时,也保持美国支持地区安全稳定的态势。
美国政府星期三(9月16日)宣布将派副国务卿克拉奇赴台湾参加已故前总统李登辉的告别追思仪式。这将是华盛顿与台北1979年断交以来访问台湾的最高级别美国国务院官员。之前曾有报道说,克拉奇将主持美台高阶经济对话,但是台湾驻美代表证实,这次经济对话不会在他访台期间举行。
美国众议员加拉格尔说,中国对台湾的军事作为让他担忧台海可能发生冲突,今日的台湾有如旧冷战时的柏林一般,已经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竞争的重心,他认为美国以往的战略模糊政策已不再有用,华盛顿应该采取“战略确定”姿态,让北京清楚知道它“完全没有机会”发动对台湾的攻击而不招来美国的反应。
美国佛罗里达州联邦参议员鲁比奥星期四(9月10日)呼吁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尽快派遣主管经济事务的次卿克拉奇到台湾访问,以便开始为美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行铺垫。
美国政府上星期解密两个涉台机密电报,一个是里根总统1982年给台湾的“六项保证”,另一个是美国在与中国谈判1982年8月17日发布的公报中关于对台军售的立场。这两个电报的内容说明,由于当时双方分歧太多,因此只能在公报中分别表述自己的立场,美中两国事实上原本就没有对涉台议题达成协议。
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压力与日俱增,解放军侵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越过台海中线、在台海周边演习的次数更加频繁,有美国学者发出警告说,解放军武统台湾的姿态并非虚张声势,在华盛顿政策圈,要求美国改变战略模糊政策、明确表态一旦中国对台动武美国会协防台湾的呼声正在加大。不过也有反对意见认为,美国不应该踩中国的红线,让北京当局有借口对台湾使用武力。
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史达伟(David Stilwell)星期三说,美国政府这个星期提出的新的美台经济倡议是“三个公报及《台湾关系法》所允许的”,北京当局不应有激烈反应。
美国政府正式解密1982年里根总统在与中国发表《八一七联合公报》前涉及台湾的两个机密电报,一个是对八一七公报中关于对台军售内容的解释,另一个是关于给台湾的六项保证。国务院亚太助卿史达伟说,由于北京“有一个习惯扭曲它”,因此有必要经常去回顾并查阅这些事实。
中国在台海周边活动不断,侵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越过台海中线次数越加频繁,随着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压力与日俱增,台海是否会发生冲突?美国是否协防台湾?这些话题近来也引起许多讨论。前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薛瑞福说,过去许多实例都已证明,认定美国不会为台湾而战“将是一个巨大的赌博”。
“权力是向人民借来的,是拿来为人民做事,不是属于个人,用完就要还回去。”一位前幕僚如此引述不久前过世的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对权力的态度。 台湾第一位由人民直接选出的总统李登辉7月30日过世,享耆寿98岁。曾经在李登辉卸任后所创智库“群策会”(现已改名为李登辉基金会)担任政策研究处处长的周美里,上个周末(8月22日)在全美及加拿大台湾同乡会、北美洲台湾人妇女会等海外台侨社团举办的“向台湾民主先生致敬”视讯纪念讲座中说,上述对权力本质的态度,就是李登辉从政的核心价值。
2020年民主党政策纲领经过党代表大会表决后正式出炉,在外交政策上关于亚太地区篇幅大幅增加,外界瞩目的是民主党对中国的政策与特朗普政府现行政策的不同,不过另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是政策纲领在关于台湾的文字上拿掉了2016年纲领中曾出现的“‘一个中国’政策”字眼,其中是否有特殊含义令人好奇。
8月8日,台北小巨蛋一场超过万人的大型演唱会,几乎所有现场观众都戴口罩。这场演唱会也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世界第一场有万人以上现场观众的室内演唱会。主唱歌手周兴哲在开唱之前先带动全场观众大声呼喊,以便他们能习惯戴着口罩发声,随后才能在演唱会中跟着他一起合唱。
上星期访问台湾的美国卫生部部长阿扎尔在返美后连发9推介绍他访台的成果。他说,此行带去“一个台湾非常好的朋友--朗普总统的问候”,也凸显台湾在全球卫生的领导力,台湾应该在世界舞台上得到肯定,并分享其经验与专长。台湾外交官员也说,美台借由阿扎尔访台共同发出双边关系正面讯息的强度“前所未见”。
加载更多